2010年3月31日

梅關古道

2010-3-31
遊罷丹霞山, 即隨車出發前往南雄市投店兼食晚飯,
入市後即見南雄地標『三影塔』. 
導遊給我們十五分鍾拍照留念.
在下及時影了這段古, 咁就省了時間啦!現在由於四周都興建了很多民房, 塔旁的兩邊水池已沒有了... 那麼何來三影啊! 全塔均以磚、木建成, 
老早宗的智慧盡顯其中.塔前就建了一個大廣場, 供市民休憩.
我沒有前進時間不夠, 只在廣場前路旁的雲石碑上
拍了這張倒影, 長鏡用到盡的效果不錯啊!
翌日晨早出發往梅關古道, 好緊張啊!
梅關是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重要驛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下車後估計要二小時才可到頂, 但導遊說要趕下場,
只可留一小時, 因為要坐六個小時車回港啊!
古道頭的來雁亭是當時許多書信都在此交收的啊!皇帝的聖旨開步了, 行得幾多得幾多, 人人都望著地上的青石,
是前人用手鑿山取石鋪成, 回想千年基業留至今時,
讓我們看到有力的榜樣啊!
梅關南北遍植梅樹, 每至寒冬, 梅花盛開,
香盈雪徑. 此處腳跨兩省, 遊人可並賞粵贛兩省風光.
兩旁梅海好美啊!梅關古道位於中國南部廣東省南雄
以北30公里, 是
唐朝名相九齡所開鑿.開元四年(公元716年), 張九齡辭官返回家鄉供養母親,
途中看到家鄉父老翻越
南嶺山脈十分艱難,
決心打通南嶺, 改善進出嶺南的交通. 於是上奏
唐玄宗,
提出鑿山修路, 得到了允許. 當時那裡荊棘叢生,
山石成堆, 工程非常艱巨.
用手鑿平了山才有的通道, 現在還可看見不同朝代的工程對比.宋時, 人們以磚砌路面, 立關於嶺上, 署有“梅關”二字,
遂得名. 關樓南北兩面門楣嵌有石刻匾額, 北門額書
“南粵雄關”, 南門額則是“嶺南第一關".
梅關地勢險要, 清代南雄守官陳淮有詩云:
“一徑高盤積翠巔,雄關扼險鎖南天.”
梅關兩側有巨石匾額, 北題「南粵雄關」, 
南書「嶺南第一關」. 石刻雄風猶存,遒勁有力.
北面樓前立有一座大石碑, 血紅的「梅嶺」二字, 赫然入目.
腳下用鵝卵石與麻條石鑲砌而成的驛道,
從後南坡蜿蜒而來, 向北坡深不可測的山間延伸.
梅關古道, 有著厚重歷史負荷, 宛若青銅般的肌膚,
被歲月斑駁成道道齒痕,
但它仍舊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
在此感懷:...
從內地出口的絲綢、茶葉、瓷器以及進口的香料,
玻璃等, 都要經過梅關, 由人工肩挑身背地運出去.
現在, 梅關上還矗立著北宋時建造的關樓, 關樓的南面是廣東,
關樓的北面, 十幾步之遙就是江西了.
古道悠悠, 真是「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一步跨兩省,一關隔斷南北天」的意境。
向下望便是江西境內登梅嶺, 出梅關. 古道西風, 醒在梅嶺裡,
腳下的鵝卵石路上, 那些久遠的古人,
古驛道悲愴寂寞的歷史, 彷彿就在眼前.
12月白梅、紅梅、藍梅、黃梅競相綻放, 水霧迷濛,
空靈綽約, 清幽翠谷中有一股神奇的秀麗.
最後, 讓我介紹一段有關夫人廟的傳說...
廟前的太極夫人廟的來由, 原來紀念的是張九齡的夫人的偉大行為.傳說張九齡開山鑿路時, 發生的一件怪事,
當他帶領著工人開鑿到山上的一段路時,
明明鑿了一段, 但到了翌日又回復原狀,
 久久也鑿不通, 非常苦惱;
終日悶悶不樂, 有一日他向天敬拜求神指引,
後得山神指示, 要一孕婦祭山方可如願;
那還了得...始終沒有應允! 耿耿於懷.
其妻見夫終日不語, 屢問不果; 一晚張九齡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在睡夢中說了出來, 剛好給其有孕妻子聽到;
夫人心明大義, 為夫解困, 於是乘夜上山投身谷中,
以助夫成其大業.
張九齡起床不見其妻, 沒語...便往山上去,
來到山上眼前一片風光, 原來山路已通.
再想...心知是何事故, 悲痛不矣! 後人為了紀念張夫人的
大義行為. 便建此廟作為報答. (信不信由你啊!)
說也奇怪, 夫人廟旁的梅樹, 梅子特別多又茂密.
太多了, 抬頭用口就可吃到了, 可是好酸的呀!
還有在廟前對出的溪邊, 長滿了艾草, 這是婦科聖藥啊!
下一站珠璣巷口故人來, 我來也...你地要等吓喇!

(鳴謝其中一部份知科來自yahoo搜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