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用過早點, 7:30上車, 終於今天完成
來北京的心願了, 既興奮又緊張, 唔知會點呢?
來北京的心願了, 既興奮又緊張, 唔知會點呢?
下車後, 影張簡介先...請慢慢睇喇!
明代碑記中就稱其為“天下第一關"。
入關喇! 好有雄心感! 昂高個頭條頸好攰,
太高喇! 試想軍士騎著馬, 手持旗幟應有多高啊!
太高喇! 試想軍士騎著馬, 手持旗幟應有多高啊!
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約60公里,南俯京師,
北至塞外,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北至塞外,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居庸關兩側高山聳立, 中間峽谷, 縱深約20公里,
俗稱“關溝”居庸關關城即設於溝的正中.
俗稱“關溝”居庸關關城即設於溝的正中.
居庸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
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
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
城所在之山,屬太行山余脈,是太行八徑
中最北面的一徑。兩山夾峙,一水旁流,
艱折萬狀,車馬難行。
中最北面的一徑。兩山夾峙,一水旁流,
艱折萬狀,車馬難行。
唐代詩人高適在描寫居庸關雄險時寫道:
-“絕反水連下,群峰云共高”。
-“絕反水連下,群峰云共高”。
明人李贄過居庸關時寫下之句:-
“重門天險設居庸,百二山河勢轉雄”

“重門天險設居庸,百二山河勢轉雄”
正是因為這里的地勢險峻,決定了它在軍事
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古人稱居庸之地是
“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

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古人稱居庸之地是
“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
據長城專家考証,居庸關修築長城是自
北魏才開始的,到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
自幽州北的夏口(今南口)至恆州(今山西大同)
修了長900多里的長城,後來又從這裡往
東修至山海關。
這時居庸關才和長城有了聯繫,
成為長城上的一處重要關口。
(以上資料來自yahoo搜查)
北魏才開始的,到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
自幽州北的夏口(今南口)至恆州(今山西大同)
修了長900多里的長城,後來又從這裡往
東修至山海關。
這時居庸關才和長城有了聯繫,
成為長城上的一處重要關口。
(以上資料來自yahoo搜查)
***********************
這裡行上去都幾斜o架! 因為有一段每級都很高,
而且是凹凸不平的,所以要好小心行.
而且是凹凸不平的,所以要好小心行.
小心呀! 一失足成千古恨喇! 
古來戰事頻頻, 石級都給馬蹄踏出蹄痕處處! 
雖然上去時很辛苦,但是看到的風景是值得的,
越高的風景就越正,所以一定會往上走。
越高的風景就越正,所以一定會往上走。
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關樓設防
這一個關樓重修得好靚啊!
這一個關樓重修得好靚啊!
遊走其中清風不斷, 好似開了冷氣似的;
可是裡面好大尿味, 一定是那些老人家的
遺棄物啊! 好在只喺近的一個有, 再上的都沒有了.
可是裡面好大尿味, 一定是那些老人家的
遺棄物啊! 好在只喺近的一個有, 再上的都沒有了.
通上樓頂的通道, 每級樓梯都好高o架!
*******************
*******************
遠的是南關... 
近的是十字樓... 
常峪口,原名“常遇口”,明太祖洪武初年,
大將軍常遇春率軍攻破宣化,追殺元順帝
殘餘部屬於此,因而有名。
大將軍常遇春率軍攻破宣化,追殺元順帝
殘餘部屬於此,因而有名。
附近有夯土築成的城堡, 建於明成代五年(1469年) 
*****************************
[明] 胡廣《居庸疊翠》
九關第一數居庸,重疊峰巒杳靄中。
九關第一數居庸,重疊峰巒杳靄中。
恆岳清秋通爽氣,太行落日並晴空。 
憑淩絕塞三韓遠,橫亙中原萬里雄。 
聖主神功高百世,磨崖鐫石頌無窮。 
****************************
念完首詩又準備攻頂喇! 
喂一聲, 又有相收喇! 
這段行人不多, 修葺得好靘啊! 
導遊說我對, 八達嶺人太多, 己成為一個商業區,
不寧靜, 都是這裡好, 一面北關口, 一面南關道,
兩面斜度不同, 喜愛90度走南關, 要舒服些的,
走65度的北關口。
不寧靜, 都是這裡好, 一面北關口, 一面南關道,
兩面斜度不同, 喜愛90度走南關, 要舒服些的,
走65度的北關口。
這是毛爺的墨寶「不到長坊非好漢」。
我幾經辛苦都來了, 為的是來探望
建城的一班好漢!
我幾經辛苦都來了, 為的是來探望
建城的一班好漢!
我在長城上真的是感到有點孤獨,
同時也有強烈的悲痛感, 心中不舒服,
城頭上的風發出嗖嗖的響聲, 有如鬼哭神嚎!
同時也有強烈的悲痛感, 心中不舒服,
城頭上的風發出嗖嗖的響聲, 有如鬼哭神嚎!
前人如何把長城建做出來, 一定好慘好辛苦,
多少人命也保不了; 但他們的英靈卻保護了
自己的國土啊! 江山如此多嬌!
多少人命也保不了; 但他們的英靈卻保護了
自己的國土啊! 江山如此多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