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微縮景展(三)住屋篇

2013年6月1日
在微縮景展中發現最貼身的問題(住屋),
在這裡可以看到香港百年的樓房的改變, 
內裡好壞參半, 仍然有無數的人仍在惡劣
環境下生活著, 而住屋問題尚未有正式解決啊!
唐樓的真實照片

↓原來香港初期的海邊, 一樣有吊腳樓的啊!
 
 ↓天台屋的內部格局
 每一小處都認真仿造
不是親眼見這小丁方的製作...還以為是實物啊!
像真度使人看到目不轉睛啊! 
 1952年11月21號,石硤尾村大火,
一燒燒了300幾間屋,影響到4000人。
而出名嘅石硤尾大火,就響第二年,
1953年12月24號 聖誕節出現。
隔籬條白田村火祝,一燒燒六粒鐘,
石硤尾六條村都燒清光,
五萬人就算甩難都要瞓街。
佢哋迫住響街邊牆邊搭個棲身之所。
香港政府決定開徒置區,起屋平租畀災民住。
石硤尾徒置區就由窩仔街開始起,
頭八棟係聯合國捐錢起嘅。
之後呢個徒置區就變成石硤尾廉租屋邨
↓即香港首個公屋的初型.
 區內有基本設施, 當時到處都是小販, 生活艱難啊!
當小販見到差人就叫(走鬼), 當時無牌小販一樣照拉o架!
 巴士真的是伴著港人長大的功臣啊!
 我聽過有人說初期的七層大厦的格式, 是照外國的
監獄型格而建的, 聽落又幾似, 走馬式的走廊方便巡邏,
所有衛生設備都是公眾的, 房間小如監倉.
而可以上樓居住的災民, 一家大小都要瞓街作輪侯,
每起好一座就被派上樓, 當時只要有個窩, 那管有沒有
尊嚴和私隱啊! 空氣流通差, 所以家家戶戶都鎖閘,
但大門就常開來透氣喇! 
 ↓房外的廚櫃

家家戶戶煮食都在門口放個木柜當廚房,
打風落雨就穿住雨褸來煮喇! 好彩的有錢買個
樂聲電飯煲,就可以在小房內煮囉! 
但括大風雨就想炒條菜都休想喇!

雙人的小房, 只可放張碌架床, 一張飯枱.
初期的徙置區環境就是這樣, 奇怪是建築時
真的沒有考慮到煮食問題嗎? 除了衛生間、
水房...真喺冇公共廚房啊!
所以唯有在屋外作廚, 政府真的好刻薄啊!
 看到籠屋, 真的要讚這位作者, 他用老鼠籠來做籠屋, 
最貼切不過了. 我去看過真喺咁o架, 三層碌架床各自各
落網上鎖,因為怕同屋偷嘢囉?! 一座樓可以放上十幾張o架!

港人有一句鬼叫你窮頂硬上呀!!!

住在籠床的多是做散工、苦力或是三餐不計的苦命人.
最近民怨載道, 火災奪命者眾, 看來有慢慢改進之勢,
但想上樓又條件多多, 一些索性去瞓天橋底算了;
冇人想o架! 奈何政府真的照顧不足啊!

↓窮的講完, 又看看有些錢的人, 不理安危自建囚籠.
看到這些微縮反影, 真的不知民間有幾多
困苦為人不知, 尚未解決問題多多;
我們生活過得去的真的要多多珍昔眼前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