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

天心大紅袍的溯源地-武夷山

2008年11月10日
        2/11/08.下午雨天. 難開了天心古剎, 用了一小時步行下山,
眾人皆有微言, 下山時又下大雨. 問導遊下一個景點,
她說: 帶我們去看大紅袍的原址, 眾人皆興奮起來,
我們真的是圍著巨石而行, 不過只是方向不同;
不久來到了入口處. 還看到介紹名茶的牌匾.

一路向山溝前進. 天氣實在太差了.
 雨時大時小, 好討厭. 好在我有水鞋啫!  
其他隊友則以膠袋包腳.
 來到種茶的地方, 此處比較寬闊. 
眼看巨石不禁讚嘆上天之傑作.
 岩石上不時有石刻發現, 好正!
在山溝中部有一塊石碑, 寫上了茶的品類. 
以一心兩葉的雕塑護著. 
 原來武夷岩茶共有27個品種. 名字優美.

 所有茶都採完了, 新芽尚未得見
 品種每有不同, 看來很粗生, 自然環境下生長得非常強壯.
 採茶後並沒有影響茶花的生長. 
因為花是長於葉底, 採的是頂芽.

經過石岩洞天要進入另一個景界. 
過了石門入九龍窠了.  
 距離還有810M就到了
 經過不見天再進九龍澗, 我什麼也不影了, 
上行山路太窄太暗, 山澗水又沖得好猛, 
上下行人爭路. 我連相機都袋好才敢前進.
  *我在這裡站了很久, 因為有一隊遊人迎面而來, 
行得又慢又怕得要死.
 終於到了目的地, 人人都向岩上望, 大紅袍在那裡, 
下午五點多天好暗呀!
 我只留意到, 這間在山岩洞內的茶寮, 
可惜沒有人提意去品茶.
 因時間不多沒有入去品嘗, 但頗有風格. 
我又失去一次嘆茶機會.
大紅袍的由來---於明代一書生上京赴考路上中暑, 
得天心和尚以茶入藥,書生得救, 後中狀元而回, 
以狀元袍蓋於茶榭上, 感其救命之恩,
茶因此得名. 在1951年『土改』母株被划, 
現歸農場管理. 保費一億大元. 
 經導遊一指, 看到半岩上的大紅袍茶樹了, 
啊! 好遠又好高, 如非有相機, 難見真面目.*
再近些, 感覺幾好了.
又再拉近些, 有如肥佬兄話一、一、四的排列.
 茶王對正山岩有一小茅屋, 石似屋頂狀, 看似看守的更樓.
 這溝內種滿茶, 但水太漲了, 不得進入, 
此處非常優雅, 沒得內進可惜.
 返回出入口處, 原來山坡也有茶園.
後記:
岩茶中的極品-大紅袍
現有的6棵母樹生長在武夷山的九龍窠懸崖絕壁上,
至今已有350年歷史,其年產量不到500克,
其中只有20克會公開拍賣,
其他茶葉僅供研究所進行品質驗證、學術研究,
並用以招待來訪的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元首。
母樹大紅袍古代為貢品。
據說大紅袍真身只得三棵,
後來在它的旁邊種了另外三棵茶樹,
藉以掩護防止被盜。

命名

大紅袍名字的來由,眾說紛紜,
但大多與飲此茶而病除有關。
其一 明朝永樂皇帝遊武夷山時,患病飲此茶而癒,
遂賜紅袍加身,故名「大紅袍」。
其二 相傳有名書生赴京考試途中病倒,
獲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
和尚贈茶,病好後高中狀元,書生返回寺內致謝時,
將狀元紅袍披在一棵茶樹上,從此這些茶樹就稱為大紅袍
其三 在明朝時,有個官吏因病纏身,
某天,有位來自武夷山天心寺的僧人送他這種茶,
他喝過多次之後,便不藥而癒了。官吏為了表示感激,
就把自己所穿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
這是「大紅袍」得名的由來。


特色


香氣濃郁,岩韻明顯,回甘持久、鮮爽醇厚。
香味持久,號稱「7泡有餘香」濃厚的香氣和甘甜的
滋味留在口腔中久久不散,餘韻幼細。


極品價格

在2002年廣州茶博會上,20克大紅袍曾拍出人民幣18萬。
2004年12月, 僅重二十克的茶王在香港工展會拍賣,
以十六萬六千港元成交。
2005年4月 茶葉珍品武夷山20克大紅袍17日在福建省
武夷山市拍出了人民幣20.8萬元。


建議飲法:


投茶量約為茶器之三分一左右。
茶壺及茶杯用95 - 100度之沸水沖洗後,將茶葉放入壺中,
再沖入95 - 100度之沸水,將茶葉沖洗一次。
用93 - 98度開水注入壺內,焗泡5秒,然後注入茶杯享用。
第二泡用93度開水,焗泡10秒後享用。
第三泡用93度開水,焗泡20秒後享用。
***又要等車去吃飯了, 今晚要早睡, 明天去玩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留言